雁行计划10月行动纪实:急救知识代际传承,你我皆可守护生命
2025年AHA国际指南的一项重要更新,引发了急救领域的广泛关注——指南中正式用“lay rescuer(非专业救援者)”替代了沿用多年的“Bystander(旁观者)”。这不是文字更迭,而是急救理念的深度革新。它打破了 “急救专属专业人士” 的认知壁垒,明确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主动参与的救援力量。要知道,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 4分钟,而专业救援平均抵达时间需 10-15 分钟,普通人的一次主动出手,或许就是生命转机。
这一理念,与悦尔救心多年来深耕市民街坊急救普及的初心不谋而合。2025年10月,悦尔救心携手广州天力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岭南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走进广州市天河、海珠、白云和荔湾区的社区深处,开展了7场干货满满的急救科普活动,让750名街坊直接受惠,在秋意渐浓的羊城大地上,播撒下“敢救、会救、能救”的生命种子。
活动现场,亲子共学的画面格外暖心。10月18日上午,陈女士带着女儿小苗驻足富力千禧花园的急救科普摊位,悦尔救心急救志愿者一边用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一边清晰讲解:“按压位置在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按压深度 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 次。” 陈女士认真记下关键步骤,转头讲给小苗听,随后带着她排队实操。因年龄尚小,小苗无法完成标准按压,难免有些沮丧。志愿者轻声鼓励:“小朋友,你可以帮忙拿 AED、喊人求助,能做的事可不少呢!” 重拾信心的小苗,认真观察AED设备,还跟着妈妈学会了用 “悦尔救心 AED” 小程序查找就近设备,后续母女俩又一同学习了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法。“以后同学噎到,我就能帮他啦?” 小苗的疑问,得到妈妈肯定的回应:“认真学好,就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亲子共学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法
这样的亲子互动场景还有很多。志愿者阿琪考取救护员证后,特意带着初中的儿子和小学的女儿来到海珠区富力顺意花园,助力社区急救科普。儿子化身小助手,协助妈妈演示急救手法;女儿则忙着派发科普单张,一家人用行动传递急救力量。这种亲子共学、同工的模式,正是急救知识代际传承的生动写照 —— 当父母成为孩子的 “第一任急救老师”,当“敢救、会救” 的种子在童年扎根,急救便会逐渐成为融入生活的本能与责任。

社区急救科普,家人齐上阵,为街坊带来急救知识
7场活动、750名直接受益者、4个行政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同心协力。天力物业、越秀物业提前一周在业主群发布通知,活动当天派专人引导秩序;至诚社工发动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学习;悦尔救心急救志愿者们则根据社区人群结构调整科普方式,确保知识传递不打折扣。
AHA 指南的更新提醒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成为 “生命守护者” 的潜力。而这份潜力的激发,需要更多人、更多家庭、更多社区的参与。雁行计划之名,正源于大雁迁徙的协作精神 —— 唯有群体携手,才能行至更远。急救科普事业亦是如此,唯有形成 “一人学会、全家受益,一户参与、全社区联动” 的氛围,才能让急救知识如蒲公英般洒满城市每个角落。
如果你希望所在社区充满 “敢救、会救” 的温暖,想让孩子从小种下生命守护的种子,或是社区工作者、物业负责人、热心市民,欢迎加入雁行计划!我们诚邀更多广州社区携手,定制专属急救科普活动;期待更多家庭走进课堂,让急救技能成为家庭 “安全保障”;更盼更多人成为传播者,分享技能、传递温暖。让我们以雁为鉴、携手同行,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生命守护者,让每个社区都成为安全感满满的港湾!
雁行计划是什么?
雁行计划是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市朴美公益基金会,在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共青团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等单位的指导下,组建红十字青年急救培训导师团及开展社区常态化急救普及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公众关注和参与急救常识普及。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近300人经培训成为持证应急救护员并成为项目青年急救宣讲志愿者,将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到广州市七十多个社区进行科普推广。
雁行计划急救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 社区合作伙伴招募
如果您所在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对急救科普活动感兴趣,也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活动带到您所在的社区里(仅限广州市区内),欢迎跟悦尔救心项目组联系,我们将免费派出持证急救志愿者,偕同急救科普教具,来到您所在的社区,与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分享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和学习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急救知识。

若有合作意向,请扫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