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计划9月行动纪实:急救技能 “练” 出来
当深圳的AED在7年间成功挽救165条生命时,广州的“社会急救圈”也在加速编织。近五年,我国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以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为例,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全民急救的推进轨迹。深圳自2017年启动 “公众电除颤计划”后,将AED配置连续五年纳入民生实事,截至2025年8月,公共场所已部署 4.3万余台AED,配置密度达每千人2.5台。广州的进展同样显著,2024年作为民生实事的 “应急救护培训提质扩面” 工程更交出亮眼成绩单 —— 培训红十字救护员7.06万人,开展公益讲座1233场,惠及17万人,全市持证救护员总量达68.98万。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现有成果仍显不足。广州68.98万救护员(《2024 年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总结》)仅占常住人口的3.65%,而即便急救培训成效突出的深圳宝安区,普及率也刚突破10%(《社区急救体系建设三年成效》)。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院外心脏骤停救治的“黄金4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10%,仅靠集中式培训难以支撑全民应急需求。
由见及此,悦尔公益多年来在推动急救培训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深耕社区科普最后一公里。从老旧小区到新型商圈,从长者到亲子家庭,让急救知识走出课堂、走进日常。2025年9月,悦尔救心携手广州天力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别在广州市天河、越秀、海珠和白云区开展了8场急救科普活动,让990名街坊直接受惠。“学过”与“会用”之间,隔着无数次实操练习的距离。在9月的社区科普现场,两个互动瞬间生动诠释了急救技能常态化练习的重要性。
天朗明居:爸爸们的 “防噎必修课”
9月6日上午的天朗明居社区,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3个身影围在急救教具旁,全是家有萌娃的爸爸们,他们正专注练习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法。“之前刷短视频,看‘海姆立克急救法’就那么几下,觉得挺简单。”家有两个孩子的张先生边说边比划,“但视频里看不到发力点,也不知道力度多大合适,总怕搞错伤了孩子。” 救心急救志愿者先演示成人版操作:从背后环抱患者,双手握拳抵住上腹部,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再蹲下身示范儿童版:让孩子坐在膝盖上,用掌根拍击肩胛区。“拍击要快而有力,最多5次,不行再换腹部冲击。”张先生跟着练习了三遍,终于找到要领:“原来是要这样发力的。刚才第三遍才对,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昨天听物业说楼下有实操科普,早饭都没吃完就下来了,家里孩子爱边跑边吃,就怕出事。”现场还有位二胎爸爸周先生,在旁边认真听着,不时用手机记录细节,“老大5岁噎过一次馒头,当时吓得一顿乱搞,还好最后孩子没事,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今天亲手练过,才知道原来关键时刻真能自己救孩子。”
年轻父母使用教具实操如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
三元里街万科里:重拾生疏的“生命按压”
9月21日周六午后的三元里街道万科里广场,急救科普摊位前围满了驻足的街坊。年轻的小林看到模拟人教具时,主动走上前:“我前两年参加过急救培训,学过CPR,但之后就一直没碰过,早就忘了步骤。”
在救心急救志愿者的引导下,她开始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操,志愿者轻轻调整她的掌根位置 “要放在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当她按压深度不够时,志愿者便提醒 “用上半身力量按压,成人要按压至少5厘米”;AED 操作时犹豫着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时,志愿者及时安抚 “机器会提醒你,跟着指示做”。整套流程结束后,小林额头渗着细汗,却露出释然的笑容:“刚才手都在抖,原来学过的东西真的会忘。要是真遇到了,我肯定慌得手足无措。太感谢志愿者一句句教了,在家门口就能练,太方便了。”这样的“复训需求” 在现场屡见不鲜。志愿者丽霞反馈:“很多人几年前考过救护员证,但急救技能是有‘保质期’,基本上半年不练习,动作规范度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在社区设摊科普,就是要搭建‘随时可练’的平台。”
志愿者和小林温习AED的使用步骤
急救技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靠“一次性学习”一劳永逸。就像万科里的小林,即便有证书加持,缺乏练习仍会陷入 “不会做”的困境;天朗明居的爸爸们,刷再多视频也不如亲手操作一次来得真切。悦尔公益的社区科普活动,正是抓住了“常态化练习” 这个关键 —— 把模拟人、AED训练机等急救教具搬到街坊家门口,用志愿者的专业指导打破 “不敢动、不会动” 的壁垒,让急救从“专业技能”变成“生活常识”。
8 场活动,990名街坊,这只是全民急救普及的小小起点。当更多社区能定期开展这样的科普实操,当更多街坊愿意走近摊位、拿起教具,当CPR按压方法、AED使用步骤像过马路看红绿灯一样成为本能反应,我们的社区才能真正变成 “生命安全岛”。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更多街坊加入急救学习的队伍:也许是周末路过科普现场时驻足十分钟,也许是主动报名社区急救志愿者,也许是把学到的技能教给家人朋友。让我们一起,把急救技能从课堂带进社区,用每一次认真的练习,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多添一份保障。毕竟,最好的急救,永远是 “有人敢救、有人会救”。
雁行计划是什么?
雁行计划是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市朴美公益基金会,在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共青团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等单位的指导下,组建红十字青年急救培训导师团及开展社区常态化急救普及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公众关注和参与急救常识普及。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近300人经培训成为持证应急救护员并成为项目青年急救宣讲志愿者,将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到广州市七十多个社区进行科普推广。
雁行计划急救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 社区合作伙伴招募
如果您所在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对急救科普活动感兴趣,也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活动带到您所在的社区里(仅限广州市区内),欢迎跟悦尔救心项目组联系,我们将免费派出持证急救志愿者,偕同急救科普教具,来到您所在的社区,与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分享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和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急救知识。
(若有合作意向,请扫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