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称反白 最新全称
项目进展
2025年07月01日

雁行计划6月行动纪实:风雨中的移动急救课堂


2025年3月15日,深圳一辆公交车上,电商研究专家刘志远突发心脏骤停。当时车厢内乘客看到有人晕倒了,已经马上拨打120,但却无人懂得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救护车抵达时,黄金抢救4分钟已悄然流逝。尽管医院全力抢救,刘志远仍因不可逆的脑损伤在两日后离世。这场悲剧像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城市急救体系建设的警钟:当意外突然降临,身边人能否成为“第一响应者”?这并非孤例。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骤停患者超104万人,存活率不足1.2%,而欧美发达国家可达8%-10%。差距背后,是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的悬殊——我国不足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欧美地区超过30%。“不会救、不敢救”的困境,让无数生命在等待中凋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雁行计划急救科普行动应运而生,以“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为使命,将生命的守护技能送进千家万户。

 

2025年6月,悦尔救心携手广州市天力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区庄志愿服务驿站及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分别在广州的天河、海珠和越秀开展了4场急救科普活动,让180名街坊直接受惠。另外,原定于6月中旬开展的另外4场急救科普活动,因遭遇台风“蝴蝶”的袭击而延期至7月举行。其余能如期举行的科普活动,也因为天气的不稳定遇到不少拦阻,但救心急救志愿者与社区伙伴用行动诠释了“生命教育不容等待”的信念。

 

6月21日上午,富力千禧花园的科普摊位摆开不久,一场暴雨突袭,原本在街心花园的急救科普摊位需要转移阵地。在物业和街坊的协助下,迅速将摊位移至架空层,有的帮忙搬桌子、有的帮忙拿教具,大家齐心协力,让急救科普摊位得以在架空层迅速重启。大雨打乱了活动节奏,却带来了不少温情的瞬间:有的街坊看到急救志愿者汗流浃背也坚持为大家科普演示,默默买来解暑凉水送上;有的街坊自己在摊位前认真学习后,还叫上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学习,还称赞急救志愿者科普得很细致、内容很实用。正是这样的点滴,成为了急救志愿者在急剧科普路上继续前进的动力。


b4892750-dd9e-4d18-8435-4e9f9df30881.jpg

急救志愿者指导街坊学习AED的使用


6月28日上午,在区庄志愿服务驿站前,一位小伙子在摊位前很认真地听急救志愿者的讲解,遇到不清楚的地方继续提问;对急救演示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没看懂的以及有疑问的都不放过,誓要把前因后果搞得明明白白。这位街坊对急救知识的渴求,对急救原理和操作细节的执着,让急救志愿者为之感动和敬佩。急救志愿者分享道:遇到这样积极学习的街坊,对自己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鞭策自己要不断地在急救知识和技能上精进,才能保障每一次给街坊们做急救科普时的专业性。


f8518eee-8da8-4687-9aae-be0f885e321d(1).jpg

急救志愿者耐心解答街坊对急救的疑问


站在6月的尾声回望,暴雨中的那群蓝马甲依然鲜亮。它提醒我们:建设安心社区,既需要多方协同的协同发力,更离不开每个个体的觉醒与行动。安心社区不是等来的,而是一群人带着另一群人,一次按压接着一次按压,共同踏出的平安之路。安心社区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它需要你我的每一次弯腰查看、每一次伸手相扶、每一次主动学习。今天,你愿意为社区平安添一块砖吗?或许,下一个挽救生命的人,就是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

 

雁行计划是什么?

雁行计划是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市朴美公益基金会,在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共青团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等单位的指导下,组建红十字青年急救培训导师团及开展社区常态化急救普及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公众关注和参与急救常识普及。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近300人经培训成为持证应急救护员并成为项目青年急救宣讲志愿者,将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到广州市七十多个社区进行科普推广。

 

雁行计划急救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 社区合作伙伴招募

如果您所在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对急救科普活动感兴趣,也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活动带到您所在的社区里(仅限广州市区内),欢迎跟悦尔救心项目组联系,我们将免费派出持证急救志愿者,偕同急救科普教具,来到您所在的社区,与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分享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和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急救知识。


图片1.png

若有合作意向,请扫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供稿:悦尔救心项目组